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影院,亚洲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亚洲欧美变态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南方測繪創始人馬超:轉型應該一直在進行中
作者:
編輯: 黃詞
2019-01-11
瀏覽量: 11745

       馬超,作為曾經國家體制內一名從事測量儀器研發的研究人員,30歲時創立南方測繪,把實現測繪儀器的國產化作為自己的目標,見證了中國測繪地信產業從零開始二十多年的產業化進程。

  改革開放四十年讓測繪地信產業在過去這二十年里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國內走向國外的變化,測繪裝備早已實現自主、安全、可控的國產化。農村土地房屋確權、不動產登記、三調、環境監測等催生著地信測繪行業的發展動力,北斗導航系統、一帶一路倡議、機構改革昭示著測繪地信產業廣闊的發展機遇。

  然而近兩年,大環境的疲軟,經濟下行的趨勢,也讓傳統的測繪地信企業面臨不小的壓力,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新的市場和增長點是企業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也必將驅動著整個測繪地信產業的轉型升級。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泰伯網特此對南方測繪創始人馬超進行了專訪,請他回顧過去這二十年測繪地信產業的發展與變革,梳理轉型升級的道路,更好地展望測繪地信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訪談>

  泰伯網:您一開始是怎么進入測繪地信這個行業的,有什么契機?

  馬超:

  應該說是從裝備開始的,我本人原來是國土部門測繪局的一個體制內的員工,通過修裝備儀器發現當時進口儀器非常昂貴,就想到能不能做這個生意。開始時候是引進,因為當時我們國家的裝備差的很遠,那時候廣東有這個條件,進出口、批文、外匯等方面都有便利性。我們把拿到的進口測距儀、電子經緯儀、全站儀全部研究一遍,從裝備的研發生產銷售入手,想到了怎么生產。通過引進,通過市場的需求,就走上了這條路,

  進入這個行業以后,慢慢發現軟件的需求,進入軟件領域后開始接觸到航測、三維激光、室內定位導航等等,然后就進入了比較像規模的地信行業。實際上我們總的過程是引進、消化,然后生產,基本上是這個思路。

  泰伯網:一開始在做引進消化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就比較大的難題?

  馬超:

  應該說開始進入時比較大的難題還是技術方面,畢竟當時我們國家的整個光機技術基礎和無線電的基礎和國外有較大差距。我們大致上花了十多年時間,通過引進、消化、模仿技術才把它摸透。摸透以后就批量生產,生產了以后批量銷售,當時地信用戶單位90%都是進口儀器,但我們的儀器有很大的性價比優勢,很多工程單位發展的時候需要裝備,買不起進口儀器,只能靠我們的國產儀器,就這樣我們開始逐漸占據國內的測繪儀器市場。

  泰伯網:您怎么看待過去這二十年測繪地信產業的轉型?

  馬超:

  我認為這個行業轉型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地信的裝備制造業轉型,還有一個是測繪單位,是正兒八經地信行業的轉型,這兩個不太一樣。

  地信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模擬測繪,它的特點是光學儀器、經緯儀、平板儀、水準儀,這是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是數字測繪。當時公司的口號是致力中國測繪數字化,數字化的重點是從光學儀器變成電子儀器,例如全站儀。更關鍵的是衛星導航技術的出現,以美國的GPS為代表,衛星定位儀器出現后,地信裝備業就開始轉型到數字化了。全站儀、RTK的出現,使得測繪作業的效率呈數量級的提升。

  第三階段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應該是近十年來測繪地信企業發展的重點,核心是航空攝影測量、三維激光掃描以及室內導航定位,目前國內的狀態是從數字化向信息化轉換。

  最后一個階段,我們現在預估是智能化的發展。智能化將會是未來推動我們行業發展的非常大的一個力量。

  測繪行業的轉型大概有三類轉型,一是原來賣軟件的,現在做項目。這個很典型,典型的包括超圖和南方數碼,因為一旦資本進入以后,需要業績支撐,只靠軟件業務是達不到的,需要承接項目,擴大規模達到風投們的要求。

  第二是工程測繪的轉型,原來大規模測繪單位是做工程的,隨著資本和技術能力的增強,向數據加工方向轉型。包括三調、農經權、不動產的數據項目,這些數據加工項目入庫建庫規模大,金額也大。

  第三就是從制造業開始轉型到地信服務業。原來像我們南方測繪還有中海達這些,都是生產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RTK的。過去十幾年國家高速的發展,對地信需求量大,在轉型上給了我們很多機會。

  泰伯網:您剛剛提到的這些轉型,在過去這20年中,受到了國內哪些政策的影響?

  馬超:

  我認為國內政策對地信產業的影響有五個方面:

  第一是不動產登記制度的變化,催生了不動產調查、不動產建庫、登記業務、發證業務的發展。

  第二是農村土地房屋確權,這催生了上百億的業務。

  第三是三調,三調雖說因為機構改革被推遲了半年,但各地現在也在積極推進中。

  第四是機構改革,今年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不再保留,職責被整合進自然資源部,國家重視自然資源的調查和監測,這個變化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對我們影響都很大。

  第五是國家提倡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內一大堆的小的測繪地信公司雨后春筍般的出來。這是我認為的國家層面上的政策對地信產業過去這20年發展的影響。

  泰伯網:您剛剛講的是正面的積極促進作用,除了這些,有哪些事件造成了負面影響?

  馬超:

  我覺得今年比較明顯,今年地信行業做項目的、干數據的日子并不很好過。經濟下行影響是比較突出的,政府的錢袋子一緊,直接會影響到相關項目的資金下撥,導致企業回款受到影響。還有機構改革對我們影響也比較大,實際上今年我們發現很多地區,由于機構改革的人員變化,大大地把地信項目推后,造成了很多影響,市場層面出現比較大的波動。

  泰伯網:在過去這20年,地信產業的發展曲線是什么樣的情況,有沒有高潮或低潮?

  馬超:

  剛才我講的那五點從時間段來說,實際上每隔兩年就來一下,不動產干完干農村地籍,農村地籍干完干三調,三調干完了干環境監測,基本上就隨著我們國家的節奏兩年就一個高潮,波浪形向上發展。

  泰伯網:您剛才提到了從數字化轉向信息化是我們這幾年的一個重點,那從數字化轉向信息化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或者說有哪些難點?

  馬超:

  首先是技術難點,轉型是需要技術的,技術方面應該說是個很大的坎。從原來用全站儀、RTK的變成無人機、三維激光了。

  第二是裝備的難點,大家之前使用的都是全站儀、RTK,出現無人機、三維激光后需要更多學習成本,所以說裝備的變化也是比較大的因素。

  另外,這一輪轉變的特點就是資本的介入,從數字化轉到信息化,資本的推動作用很大。

  泰伯網:您怎么看待之前測繪地信企業之間的的競爭,以及現在這個階段地信產業之間的競爭,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馬超:

  以前的競爭,第一基本上是渠道方面的競爭,第二是產品方面的競爭,還有一個人才競爭。但是隨著這幾年國家金融業的發展,冒出很多上市企業,開始進入資本的競爭,我覺得這是個很明顯的變化。原來是渠道、產品、人才的競爭,現在資本加入了以后,整個規模和競爭激烈程度加劇了,而且更復雜。

  泰伯網:您怎么看待中美貿易戰對測繪地信產業帶來的影響?

  馬超:

  第一方面,很典型的衛星導航,原來就只有一個GPS系統,芯片板卡都是國外的,如果十年五年前卡我們一下,我們整個的發展會相當艱難,運作可能會癱瘓。但現在隨著北斗的出現情況完全不一樣了,北斗可以是一個單獨的系統存在。

  第二方面,這十幾年我們在芯片、板卡、基帶核心技術上的突破,足以支撐產業的生產和發展,不管是導航儀器還是光電儀器基本不存在被卡脖子的情況,轉型也幾乎不會受到國際技術環境的影響。

  泰伯網:隨著國內測繪地信企業二十年的發展,國外的地信企業在中國的業務發展受到了哪些影響?或者說他們業務重點轉向哪一方面?

  馬超:

  從光電儀器的市場來看,90%的市場都被國內主力測繪地信企業占據。在衛星導航這一領域,隨著北斗系統的建設和板卡技術的發展,國產化率也達到80%以上。應該說在裝備上,中國主導的國產化已經實現。

  國外測繪地信廠商也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雖然在裝備銷售的數量上受到了擠壓,但是在高端裝備領域仍占據優勢地位。從原來賣單個設備變成了提供行業解決方案,這個轉型比較明顯,向系統集成行業應用方向發展。這是他們走在我們前面的,我們也在跟進學習。

  泰伯網:隨著近兩年一帶一路的倡議,國內的測繪地信企業走出去的步伐目前是什么樣的狀況?

  馬超:

  從國內走向國外,在量上來說拐點已經有了,中國出口的和國外進口的在數量上基本能夠平衡,但是在高端裝備上還有差距,不太容易。在“一帶一路”國家的儀器裝備銷售成績不錯,因為工程都是中國人在做,裝備儀器也是在國內進行采購,幾乎每一個比較重要的節點和時間段都有批量的采購。總體來說,“一帶一路”裝備儀器數量上我們解決了,質量上有差距。

  泰伯網:在三調當中,有很多比較小的測繪地信企業承包了較多勞動密集型的外業工作。對于小微測繪地信企業的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馬超:

  首先三調是個國家項目,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項目。目前地信平臺有兩大體系,一個是Esri 的Arcgis,在市面上占據了比較大的市場份額,另外一個突出就是超圖。我認為小微地信企業不應該想得太大,把自己定位成平臺,因為從平臺上競爭和上面兩家相比幾乎沒有希望。重點應該放在數據加工、建庫入庫、入庫整理等方面,把自己定位成地區性的、有商務關系的數據加工企業。

  泰伯網:現在國內在無人機航測市場方面的競爭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

  馬超:

  無人機航測目前處在比較好的發展中,對于無人機航測來說,除了基層系統之外搞好項目是重點,這對于企業應用技術含量的提升、資金的維持運作都很有幫助。

  泰伯網:南方測繪在16年初提出大地信戰略,除了您剛才提到的測繪裝備深度國產化和升級高端測繪裝備外,其中有提到精密監測業務、精準位置服務,您能詳細介紹一下嗎?

  馬超:

  監測和位置服務目前在市場上的應用比較多,位置服務這幾年的需求量比較大,地信企業上手幾年,裝備也磨合出來了。未來一段時間,監測和位置服務的前景應該比傳統測繪業務來的更快、更大。

  泰伯網:您認為測繪地信產業在未來幾年的發展重點是什么?測繪地信企業有哪些比較好的機會?

  馬超:

  大概有這幾個方向:

  第一,地信行業的增長,我認為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都會是年增長百分之二三十的狀態,高過我們整個國民經濟增長兩三倍。

  第二,測繪地信企業會從數字化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具體表現在無人機航測、三維激光掃描、室內室外導航定位等領域,方向會細化。

  第三,從裝備制造轉向地信服務,這是比較大的轉型。

  第四,數據加工入庫,從國家層面來說,這樣的需求每年都會有,每隔幾年會有周期性的強需求,這也是一個大的機會。

  第五,對于大部分地信企業來說,項目仍舊會是業績的主要來源點和增長點。

  第六,高精度機器人,未來幾年我們在高精度機器人上會有突破,和國外廠商的差距會慢慢會縮小。

  第七,自動駕駛和高精度地圖又是未來一個很大的方向,測繪地信企業在這方面能夠有所作為。

  第八,監測業務,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監測,有很嚴格的要求,這也是地信企業以后業務發展比較重要的點。

  泰伯網:您可以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測繪地信產業過去20年以及未來幾年的變革與發展嗎?

  馬超: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轉”,應該說我們整個行業都在思考轉型升級的問題。這是我們過去幾年和未來幾年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升級和轉型,應該一直在進行中。

 

上一篇:2019南方測繪河南用戶大會在鄭州召開 下一篇:南方測繪集團獲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多項榮譽
返回列表